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我们通过主题征文的形式,抒发全市法院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情感认识和心得体会。
影评剧评篇
共情人民,不负期待
经开法院员额法官 王丽佳
越来越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当下的影视剧更加年轻化、更贴近人性的呈现,成为当代年轻观众的偶像。《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和《革命者》的李大钊是民国组合“南陈北李”,《1921》里的李达和妻子王会悟成了“国民夫妻”。或许,下一个影视剧“网红”,将是扶贫干部焦裕禄。通过影视剧,更多的90后、00后看到了生动的共产党历史。
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
李大钊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每个月的薪资高达180大洋,当时北京的人力车夫一个月的薪水才5个大洋,可是他家里却经常揭不开锅,他的孩子们喜欢吃葱油饼,但是家里很少做,因为葱油饼要用油来烙,他家经常没油,关键不仅缺油,还缺粮、缺盐、缺米。每天在北大上班,李大钊不舍得去食堂吃饭,光吃开水就白馒头。他的钱去哪儿了?校长蔡元培去调查才发现,李大钊每个月拿一半工资出来作为党的活动经费,印发一些刊物,还资助了几个北大学生。北大的学生在回忆录中写道:“对大钊先生而言,这个国家才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他全心全意为了底层的人民去呐喊”。
焦裕禄:“要看得见受苦人的眼泪”
在兰考扶贫的那段经历,是焦裕禄生命中的一段浓墨重彩。他来到兰考,看到家里揭不开锅吃大雁屎的群众,看到火车站为了一口饭去扒火车、出去逃荒要饭的群众,他觉得必须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必须带领大家战胜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于是,他成了我们教科书里写道的那个“焦书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到十年未归的老家看望母亲,弥留之际他对孩子们说的话仍旧是“你们要看得见受苦人的眼泪,做个好人”。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人物,共同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员“与民共情”的感人故事,更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百年传承,共同见证。这种优秀的品格,同样也移植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的新时期法治建设中。
“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对司法为民提出了新要求。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幸福的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有重要分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平正义更加触手可感,收获的是亿万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更强信心。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跨越21年的聂树斌案,在疑罪从无的刑事司法原则指导下重新判决。“我等这个无罪判决太久了,我很满意这个结果,可是我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我很想他”。聂树斌的母亲在听取判决结果时,几度泪下。近年来,司法机关依法重审了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念斌案等一批重大冤家错案,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各类审判监督案件178万件、刑法执行变更案件386万件,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1万件。
“排出几十米长的队伍、焦急的当事人……”一张照片记录下2014年冬天北京市某基层法院立案庭外排队立案的场景。时间来到2020年8月,第一次打官司的李先生来到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在值班法官的指导下,现场通过手机APP成功立案。立案难一步步成为了历史。网上立案、指尖诉讼……一系列有力的组合拳,降低的是当事人的诉讼门槛,保障的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21年元旦后的首个工作日,一起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案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黄某某的小孩从35楼扔下一个矿泉水瓶,导致从楼下经过的虞阿婆受到惊吓、摔倒致十级伤残。法院判决黄某某赔偿虞阿婆9万多元。这是民法典施行后,广州首个宣判案件。
2021年4月,“请您不要过问干预案件、说情打招呼、否则将如实记录、请您将此提示内容告知亲朋好友,共同营造独立公正廉洁司法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段免开尊口的提示,成为是政法干警的日常电话彩铃提示音。
上述桩桩件件,均是新时期法治建设中司法为民的生动缩影。充满理想主义的李大钊、陈独秀们面对困境不断探索创新,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焦裕禄们深入群众、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观现今变革,思未来重担。新时代的法院干警,在这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当坚持司法之公正,不负人民之期待,披荆斩棘,共图法治倡明,人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