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办公 协调各方 排解难题
常州市委不让法院为人财物犯愁
本报讯 “财政专项补助法院办案经费;科技法庭建设资金缺口由财政统一解决;审判大楼改扩建工程立项……”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市委书记范燕青召集市长、市政法委书记及组织部、人事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常州市中级法院现场办公,对法院在审判工作、人员编制、物质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困难,逐个提出方案,当场拍板解决问题。
今年初,新到任的常州中院院长姜洪鲁和党组一班人经过调研,对当前和涉及法院长远发展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专题向市委汇报。近日,市委、市政府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法院现场办公。市委书记范燕青要求,眼前的事当场办,长远的事排序办,对法院亟须解决的六个问题逐一答复,不让法院为人、财、物犯愁,要让法院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谋划法院发展和审判工作上。
核拨智能化科技审判法庭建设经费。常州中院智能化科技审判法庭建设,由于原材料涨价及科技含量提高等因素,有1800万元缺口资金。市委决定,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通过财政一次性解决。
补足法院办案专项经费。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施行后,常州中院的诉讼费收入减少,法院办公办案经费不足。市委决定对常州中院按今年实际预算执行,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全额补足。
改扩建市中院审判办公大楼。常州中院现在的审判楼是10多年前建的,原有的建筑面积和办公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办公办案需要。市委决定由发改委和法院共同研究立项,建设1万多平方米的审判楼,全部由财政落实资金,作为市政建设的“交钥匙工程”。
增加人员编制。针对法院人员编制少与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的突出矛盾,市委要求由市有关部门向省有关部门汇报,积极帮助常州中院增加编制。
新建少年案件综合审判庭。市编委同意常州中院设立独立建制的少年案件综合审判庭,并配备至少两个合议庭的人员职数,作为市中院的内设机构,与其他庭、处、室平级。
落实从优待警待遇。为切实提高法官的政治、福利待遇,加强法官职业地位保障,常州市委同意解决市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的级别待遇问题,对相关干部级别比例适当放宽,同时还落实了从优待警的其他有关问题。
范燕青说:“一个城市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近几年来,常州法院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市委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对法院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特别是对法院人、财、物等方面的需求一路开绿灯。常州市委倡导建立了市政府与市中院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司法、执法中的问题,维护司法权威。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辖市、区政府三年累计投入3.76亿元用于基层法院“两庭”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