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法院要闻 >>内容

高科技引擎驱动高效率审判——常州中院开展信息化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06-09-06  来源:市法院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常州中院坚持走科技强院之路,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效率应用,高标准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审判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法院的魅力充分显现。2004-2005年,该院连续两年在全省各中院信息化工作考评中名列第一名,中院网站连续三年被省高院表彰为“网站建设先进单位”,在7月底召开的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该院再次被评为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信息化关系到法院的前途和命运”

    常州中院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始终把“科技强院”作为一项治院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贯彻,陆洪生院长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信息化工作关系到法院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法院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把它作为关系法院发展全局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中。”为此,该院按照“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功能完善、价格优惠”的基本思路,及时制定出台法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狠抓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早在三年前,该院就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投资建造了总建筑面积9600多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信息化水平高的常州市法官培训中心和法警训练基地,被国家法官学院确定的全国11个首批教学实践基地之一。目前,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集语音、数字、图像处理为一体,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科技审判法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坚持信息化建设优先的原则,对一些即将搬迁新大楼的法院,一律要求先在旧的办公场所建设信息网络,各基层法院在新大楼已经或即将搬迁前,都在旧的审判大楼建设了信息网络,确保了所有基层法院与中院、省高院实现三级联网。目前,全市共拥有小型机13台,台式电脑1500多台,布信息点8000多个,弱电系统投入8000余万元。中院网站日访问量上千人次,信息被上级法院各类网站、刊物采用率达15%。

“一指禅”成了“钢琴手”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应用,为此,该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省中级法院率先成立机关事务管理所,专事信息化运用和维护等日常工作。积极争取政法专项事业编制,确保所有法院都配备2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近年来,先后邀请南京大学、常州工学院、省院技术处的专家教授和IBM、SUN等知名电脑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常州授课,同时组织到上海、广东及省内先进法院考察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信息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通过深入到部门作专题辅导、组织干警利用双休日和晚上集中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审判人员的应用能力。在辅导中坚持因人施教、因职施教,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培训,特别是对一些年纪偏大的老同志,技术人员都是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教。当年推广信息化办公的时候,许多老法官伸长脖子、用右手中指一键键地戳着键盘,时不时发着牢骚:“都快退休的人,还背什么字母戳什么键盘?”如今,那些“一指禅”们都改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了,不仅在同龄人中成了“钢琴手”,而且对信息处理也不含糊,什么上传、下载、留帖样样在行。“上班办案第一招,就是鼠标拖电脑。”目前,该院250多名干警养成了一上班就先打开电脑的习惯,所有工作全部“网来网去”,彻底改变了“一支笔、一页纸、一张嘴”的传统工作模式,信息化对审判效率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2001年以来,全市法院案件在法定期限内的审结率均达99.6%以上,平均结案周期逐年缩短。

制度﹢考核=规范

    规范化的管理是常州中院信息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时,分管院长陈少宝把管理的规范化归功于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的考核。近年来,该院先后制定出台《全市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与实施细则》、《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电子公文信息上网实施办法》、《全市法院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和《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同时制作《网站信息工作分工一览表》,将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坚持每季度检查、评比、考核和通报。经市政府批准,从基层法院诉讼费中统筹3%,建立了基层法院考核奖励基金,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专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网站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考核,中院网站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都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基层法院进行检查考核,各法院网管和立案庭负责结案人员坚持每月逐项检查案件信息录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各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并上网通报。

(宣传处 行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