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是一座历史名城,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植根于这片江南古文化之中的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文化建设之花也显得格外鲜艳。近年来,常州市中级法院党组坚持贯彻“物质建院、精神兴院、管理强院、廉政治院”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他们多次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和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仅2005年,全市法院就有5个单位和部门被省高院确定为首批“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40多个集体和200多名个人受到表彰。
硬件建设创一流
该院党组一班人认为,文化是无形的,内在的素质固然重要,但不精心“包装”就不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为此,该院将法院文化精髓融入硬件建设之中。早在三年前,该院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造了总建筑面积达9600多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具有现代法院文化特点的常州市法官培训中心和法警训练基地,目前,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科技审判法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该法庭科技含量极高,它集语音、数字、图像处理为一体,由举证系统、影像系统、网络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通过扩展、延伸传统的审判法庭功能,彰显出现代法院的文化底蕴。此外,该院还先后修建和改造了立案信访大厅、当事人接待室、律师接待室、电视电话会议室,这些场所处处体现着司法人文的特点。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全市两级法院实施了法官等级津贴、精英法官津贴和超指标办案津贴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全市法官的待遇。实行法官职业安全保险,他们为全市法院法官办理了保险额为每年10万元的职业安全保险,增强法官抗御职业风险的能力,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规范管理促质效
坚持外在强制与内在引导并举,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审判规律的管理机制,激励法院群体提升素质,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这是常州中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针对专项整改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他们制定并完善了审判工作、队伍管理、行政管理三项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法院的审判工作和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同时通过实行案件质量定期通报,院庭长例会等制度,积极构建法官业绩考评与岗位目标考核相联系的工作体系,提高了案件质量。去年,全市法院一、二审案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率仅为1.2%。 近年来,常州中院还始终将廉政建设作为法院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司法腐败现象的意见》、《关于全市法院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全市法院廉政谈话制度》等措施,推动落实“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不必为”的反腐倡廉机制。每年都开展全市法院中层以上干部集中整训,确保领导先行一步。定期组织两级法院领导向全体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述职述廉,激发法官敬业爱岗、积极向上的精神。此外,他们还通过举行党风廉政知识书面考试、观看以廉政为题材的录像片、举行反腐倡廉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去年10月,在江苏省法院系统开展的“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演讲比赛活动中,该院取得了单位组织奖和个人一等奖的佳绩。
精神引路铸法魂
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常州中院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创建学习型法院。如:组织“学习日”、“读书月”、“新三学”活动,定期开展全员读书演讲,举办“法官论坛”活动,评选“十佳法官”和“十佳审判长”,邀请专家进行现代司法理念、法学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专题讲座等。在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他们先后与南京大学举办了两期研究生进修班,今年又与吉林大学联合开办了法律硕士研究生班。目前,常州中级法院45岁以下审判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100%,全市法院每10名法官中就有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含在读)。通过组织书画摄影、围棋、太极拳等比赛,增强法官体质,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味。
(自人民法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