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公仆情怀--福建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法庭实践“三个代表”纪实
发布日期:2002-09-05

记者徐来

        
  “有纠纷,找建设法庭”,6年前书写在大田县法院建设法庭外墙上的这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如今已深深地印在了辖区13万山区百姓的心坎里。
  6年来,是它,把山区法庭平凡的审判事业融入到农民的需求之中;是它,贴近百姓,让山区人民感受到新时期的法官是公仆,不是官;是它,给辖区方圆60平方公里的山区送去了一方乐土,让百姓安居乐业。
  8月中旬,记者来到地处闽中戴云山脉的大田县法院建设法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法庭的干警已经换了一茬,但是他们立足山区,始终坚持爱民、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却没有变。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山区法庭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新路子,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法院基层干警的公仆形象。今年6月,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法庭获得了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的殊荣。
知民忧民倾情相助
  建设法庭是大田县人民法院下属的一个基层人民法庭,成立于1982年,辖太华、建设、广平、奇韬和文江四镇一乡83个行政村,约13万人口。法庭辖区东西纵横上百公里,其中55个行政村在偏远山区。这里村级公路崎岖难行,部分自然村甚至不通公路,偏远山区群众跑一次法庭费时费力又费钱,因此有了纠纷也大都私了而不愿意去法庭。
  为方便山区群众诉讼,建设法庭的干警们从1996年起,结合福建省法院系统开展的创建公正文明窗口活动,根据当地群众墟日赶集的风俗和农忙时节群众较为集中的特点,推出了定时、定点、定人员墟日巡回办案制度和不定期巡回田间地头办案制度。
  今年8月16日上午10时48分,记者来到距建设法庭30多里外的太华镇华溪村,只见建设法庭两名同志迅捷地从法庭惟一一部专用吉普车后备箱中,依次取出两张两米多长的折叠式长方形审判桌、6把简易折叠椅、一条写有建设法庭巡回法庭字样的条幅及制作精细的身份牌,并将它们对号入座,不到两分钟,这“便携式审判台”便呈现在该村一村民家门前的树荫下。
  上午10∶50分,独任法官陈上美和书记员刘其江端坐在“便携式审判台”前,准时在此审理原告太华供销社与被告华溪村村民陈超述买卖纠纷一案。仅用了25分钟,经法庭调解,这起拖欠1万余元货款纠纷案的双方便达成了协议,被告当场支付原告欠款2000元,余款于今年10月30日前付清。原告对其主张的利息表示放弃。尔后,原告向法院申请撤诉。
  像这样足不出户、足不出村,身居偏远山区的农民有了纠纷,同样可以通过诉讼得到化解,在建设法庭辖区山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都因为有了巡回法庭。
  “自家门前的路为什么不能走?”这是一起发于2001年的相邻道路纠纷。这起纠纷曾一直困扰着华溪村61岁的村民陈荣动。当初建设法庭的法官们受理此案后,急山区百姓之所急,亲自上门耐心调解,陈老汉怎么也没想到,没花一分钱与邻居闹了半年多的道路纠纷平息了。回忆着不快的往事,陈老汉动情地告诉记者:“现在门前的路可以通行了,全靠法官公道啊。他们办案不吃敬烟、不喝茶,一心为农民办实事!”
  在巡回办案过程中,建设法庭同样注重延伸法律服务。为及时掌握村情、民情,化解各类矛盾,自1997年7月开始,法庭开展了“走百村入千户,巡回办案万里行”活动,丰富、发展了巡回法庭便民审判的工作。干警们每到一地,先了解那里的纠纷热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入户宣传或就地开庭等工作。他们还通过流动法制宣传栏,把国家法律带到山乡僻壤,将先进的法律文化理念传播到群众的心坎。这种工作方法体现了人民法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忠实地履行了国家法律赋予的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神圣职责,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确保了辖区人民生活的祥和安宁,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板凳法庭”。
  据统计,自1997年7月以来,干警们巡回671次,深入1865家农户,行程5万多公里。仅2001年,就巡回68个行政村,入农户336家,行程4000多公里,巡回受理案件45件,巡回审结案件66件。
延伸服务综合治理
  5年前初秋的一天,文江乡文江村村干部在清理村民拖欠村委会电费、店面租金过程中,受到村民阻挠、围攻,当时事态极为严峻。情急之间,该村一村干部想到了法官“便民联系卡”,便打电话到建设法庭,请求派人解决事端。法庭干警接报后,驱车50多公里,赶到文江村,及时妥善地处理了这起村民与村委会之间险些激化的冲突事件。事后,该村村干部感激地说:“多亏了法庭的‘便民联系卡’,否则山高路远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呀!”
  为解决山区农民告状难问题和充分发挥法庭各项职能作用,建设法庭因地制宜,将辖区划分为三个片区,分别由3名法官负责,实行了法官片区责任制。法庭将片区法官的姓名、联系电话上墙公布于各村村头。在向群众发送“便民联系卡”的同时,还发至各村调解员,与乡村调解组织构成纠纷调处网络,将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法庭的各项职能真正落实到片区。
  为切实实践“有纠纷,找建设法庭”的承诺,近两年,在法庭收案较少的情况下,片区法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诉讼外纠纷的调处力度。法官们积极参与辖区乡镇中建设、太华、奇韬三个镇定期召开的综合治理例会,既掌握和了解了辖区纠纷的苗头和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加强了对镇司法办、村调解主任、治保主任进行法律指导。今年以来片区法官共参加综治例会14场次,并对巡回中群众反映或了解到的纠纷,只要是法庭管辖范围的,深入做工作,把大量的民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据了解,近3年来法庭案件的调解率每年都在70%以上。
  过去,由于群众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地解决,牵扯了地方党委政府大量精力,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采访中,建设镇镇长池乃国深有体会地说,这里没有纠纷缠身,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抓发展了。近几年到建设镇投资的企业数量大幅度上升,投资商安全感大增。这些与建设法庭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心上,忠实地履行“有纠纷,找建设法庭”的诺言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2001年至今,建设法庭共审结农村各类经济纠纷案件175件,为辖区企业和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近年来,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结合辖区农村实际,建设法庭的干警们不断探索适合山区法庭审判工作的路子,进一步深化了人民法庭的审判方式改革。
  建设法庭距县城五十多公里。过去,案件常因需送回法院签发、打印法律文书而拖延时间,而当事人为取回法律文书往返法庭也有许多不便。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实行了庭院电脑联网,实现了当天审结当天送达法律文书,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
  今年7月18日,原告奇韬水泥厂起诉尤溪县管前镇经销户纪某偿还拖欠水泥货款7万余元。法庭收案后,法官随即赶往被告家中送达诉状副本,并进行庭前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了分期分批付款的协议,被告当即给付1万余元。奇韬水泥厂厂长池其成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我们厂现在签的所有合同,都要把纠纷的管辖约定在建设法庭。今年6月以来,我们奇韬水泥厂已签订21份合同,份份都有约定管辖条款。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发展经济了。
  结合法庭审判实践,他们又大胆地进行司法改革,加强当庭认证和当庭裁判,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推行选任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将过去电脑联网由院分管领导签发法律文书,变为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签发法律文书,提高了当天送达法律文书的效率。2001年,建设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占所审理案件的89.3%,在当庭裁判、调解结案的153件案件中,当天送达法律文书的达128件。
  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建设法庭尝试尽量减少以传票形式传唤当事人的做法,而是在立案时,向原告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在立案的当天或答辩期内与被告联系,在依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及时召集双方当事人调解,避免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因时间拖延进一步扩大,加强案件庭前调解。这一做法既缩短了办案周期,又及时解决了纠纷,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上半年,法庭调解(包括撤诉)案件70件,调解撤诉率71.4%,其中庭前调解的34件,占结案数的34.7%。
  过去,在辖区群众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生病怕进医院,纠纷怕进法院”。而现在,法庭审判既方便又公正,老百姓信得过,有了纠纷主动找法庭。
立足本职甘当公仆
  “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最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最了解农民的疾苦。虽然我们是法官,带个官字,但不能摆官架子。基层法庭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和农民打成一片,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38岁的党员法官陈上美,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建设法庭全体干警爱民为民便民利民的公仆情怀。
  建设法庭现有6人,二名审判员、一名助审员,二名书记员和一名法警,其中大学本科2人,4人是法律大专。党员3名,预备党员1名,平均年龄29岁。这是一个高素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群体。近3年来,法庭有4名干警荣立三等功。
  “两手空空,去找肖雄忠”,这是辖区老百姓对法庭前任庭长的赞誉,同时也折射出建设法庭在辖区老百姓心目中树立的公正司法、清正廉洁的新时期的法官形象。法庭从细微之处入手,干警们自我约束不在法庭工作区、审判区内吸烟,谢绝当事人敬烟;不在工作日内喝酒,不接受当事人吃请、说情、送礼等,十几年来,无一人违法违纪,辖区群众称他们是“无烟法庭”、“廉政法庭”。今年上半年,全庭干警共拒礼拒贿7人次计人民币800元,拒吃请16人次。一位前来打官司的当事人说得好:“我根本没有想过要请客送礼,这个法庭靠得住。”
  法庭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来自于每一位干警的努力。现任庭长吴永雄以身作则,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是白天办案,晚上赶写材料,制作法律文书加班至凌晨二三点,往往是十天、半个月与家人团聚一次。现任副庭长陈上美已是三下法庭,他的妻子下岗后在某宾馆做临时工,经常上夜班。七岁的孩子常常是随着母亲上“夜班”,这样整整生活了三年。书记员吴佳强是庭里的内勤,每逢双休日都是他最忙的日子,到银行缴费,跑县法院把法庭的案件数据输入院电脑,样样离不开他。助审员罗世辉新婚不到一个月,就从县法院刑庭主动申请调入基层法庭工作。为了尽早熟悉民事审判业务,他在已怀孕的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原建设法庭青年法官涂义焱,因法庭工作忙而三次推迟婚期婚假,每天起早贪黑并经常加班到深夜,因积劳成疾,年仅29岁即走完了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留下的是亲人和同事们无尽的思念。
  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法庭还坚持驻庭制度,双休日、节假日保证值日法官在岗。据统计,2001年全庭干警加班加点,累计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达229天。
  几年来,建设法庭的干警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切实履行职责,他们付出了艰辛、献出了忠诚、洒下了真情,赢得了辖区群众的爱戴。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